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园地 > 学术交流 > 详情

缺血性心力衰竭外科治疗策略的探讨

作者:刘金平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点击:1798次时间:2016-10-31 15:25:52
缺血性心肌病被称为缺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重要原因,其EF值通常小于35%。鉴于此类患者病变的复杂性及治疗效果的不确定,其外科治疗策略仍未有一致意见,国内外也针对此类患者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

缺血性心肌病被称为缺血性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重要原因,其EF值通常小于35%。鉴于此类患者病变的复杂性及治疗效果的不确定,其外科治疗策略仍未有一致意见,国内外也针对此类患者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

 

外科治疗vs指南导向药物治疗   20022007年,多中心随机对照 STICH研究为外科治疗获得了循证医学的有力支持,而美国及欧洲指南对EF<35%冠心病患者推荐应结合患者症状、靶血管支数、存活心肌等综合考虑。对于症状严重、靶血管大于2~3支,而且有存活心肌的患者,CABG可提高生存率。

 

手术方式及时机的选择  鉴于缺血性心衰患者常合并有缺血和梗死心肌、大左室、瓣膜相关问题,外科治疗除冠脉旁路外,常常同期需行左室成形、瓣膜置换或成形等手术操作。(1)左室成形: 研究发现在患者发生严重左室重构之前CABG+SVR可使患者更多受益;(2)二尖瓣反流的处理:是否需要外科处理二尖瓣一直以来存在争议。2014AHA指南推荐合并重度MR的缺血性心肌病搭桥手术时同期处理二尖瓣。STICH研究认为附加的二尖瓣手术有助于提高生存率。远期换瓣相对比修复可能更有优势,但抗凝会带来出凝血的问题。(3)存活心肌与活动耐量:虽然多数学者认为存活心肌与缺血性心力衰竭术后远期预后密切相关,但STICH研究却发现,存活心肌并不能提示患者可以通过CABG术而获得更大受益,反而活动耐量(6分钟步行试验)却可以作为判断手术预后的重要指标。

 

心脏移植与常规手术   目前国际上常规手术治疗缺血性心衰 EF<35%)的5年生存率大致在60%~80%。对于处于绝对移植指征和常规手术之间的患者,我们更多的进行综合考量:年龄、冠脉条件、心肌活性、心肌重构程度、左室EF、是否合并瓣膜病变等。对于靶血管≤1根,大面积心肌梗死无存活心肌,左室严重重构者可考虑心脏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