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论文的写作与阅读一项核心技能。实际上,能否发表论文已经成为评判科研人员能力的标准,并预测着他们未来的成功之路。在论文的产生与消费中,有多方人士参与其中,然而,每一方都有他们自己的目的和偏好:编辑希望你的论文意义重大;审稿人需要判断文章的结论是否证据确凿;读者则希望能快速理解主旨,以决定是否深入研读文章细节。对于作者自身而言,则是一方面尽可能地向广泛的受众传递文章的重要贡献,另一方面说服专家认同研究成果。为了实现所有的目标,你需要将文章在多个方面都组织得尽善尽美——从句子、段落、章节到相关材料。
对于更加广泛的科学事业来说,清楚明确的交流也不可或缺,因为“概念迁移”成为了交叉学科发展的阻碍。特别是在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过程中,产生了庞大的、高度互联的次级学科网络。随着研究人员愈加专业化,强化概念间的联系变得愈加重要,但也愈发困难。跨学科的交流仅能建立在文章具有可读、可信、可记忆的基础之上。
因此,我们给出了十种简单的规则来规划论文结构。接下来就随我们一起,了解论文写作的奥义。
写作准则(1 - 4)
写作即交流。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读者体验,不论何种写作,都应将其作为首要目标。在写作时,你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的感受。规则 1 至规则 4 便是为了让你避免流失读者。
1. 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要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
如果你的读者在一年之后,仍能向他们的同学描述你文章中的中心思想,那表明你的沟通工作卓有成效。虽然我们需要在文章中描述大量的创新点,但是着眼于一条单一的信息更加重要。同时关注过多的贡献会使得文章缺乏说服力,并变得难以记忆。
标题是文章中最重要的要素——想一想你所阅读的标题与论文数量的比例吧。标题作为读者第一眼看到的东西,直接决定了他们是否会继续花时间阅读摘要。
标题不仅传递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还不断地提醒你,要在文章内容中处处传达这个思想。毕竟,科学就是从复杂数据中提取出抽象的简单原理的过程。因此,标题应该浓缩论文的核心思想。提早考虑给论文一个标题,边写边琢磨如何改得更好——这不仅有助于你的写作,同样有助于实验设计和理论发展。
第一条规则成为对论文优化中最难的一条:你将会为平衡多方面的结果,最终合成一条中心思想而努力。举个例子来说,一篇关于技术的文章可能会同时描述使用该技术产生的生物学结果,而统一这两个方面的桥梁,便是清楚地描述新技术如何应用于新生物学之中。
2. 记住!你是在写给那些不了解你工作的血肉之躯
正因你是这个世界上领先的专家,明确地知道你正在做的事情,因此你也成为了最不合格的读者,写作中的大部分错误由此而来。写论文就像是设计师做设计一样,针对每一个元素,首先你需要考虑希望对人们产生何种影响,然后努力去实现它。你需要将自己当做完全不了解这个领域的读者,首先让对方重视你的问题,然后花最少的努力就能理解你给出的答案。
读者们在进入自己不了解的领域时,可能会被各种各样的术语弄得垂头丧气,因此,清楚地定义术语很关键。写作中也需要避免出现缩写和简称,这样读者就不用总是需要回到前面的部分去寻找定义。
在论文写作中,多运用点人类心理学基础知识。举个例子,人们受到记忆的限制,通常仅能记住列表的开头和结尾,所以你要尽可能简化每次需要读者记忆的细枝末节。
3. 遵循背景-内容-结论(context-content-conclusion)结构
大多数广为传播的故事都有着类似的结构。开头为故事背景的设置,主体部分(文章内容)展开故事,向结尾推进,最后得出文中问题的结论。这样的结构可以减少读者产生疑惑的机率,他们不再会问:“为什么会这样”、“所以呢?”
讲故事的方法多种多样,C-C-C 结构作为其中一种,更适用于有耐心、决定花时间理解文章的读者,但这种结构对没有耐心的读者并不友善。好在当代科学文章的结构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标题与摘要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文章内容。因此,看完引言的读者很可能会被吸引,并有着足够的耐心继续阅读文章。而且,过于注重“内容优先”的科学论文还会产生另一个风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忽视一些段落,这些段落可能是巩固文章可信度的重要部分,从而使他们质疑你的文章。因此,我们建议将 C-C-C 结构作为科学文献的默认结构。
C-C-C 结构在多个尺度上定义了文章的结构。从整篇文章来说,引言设定了背景,实验结果是文章内容,讨论得出结论。从段落来说,首句定义了主题或背景,主体部分提供引发读者思考的新颖观点,末句则为读者提供需要记住的结论。
不按照 C-C-C 结构写作的论文往往难以阅读。在科研生涯中,我们在科研内容上花费了过多时间,从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我们按照科研的时间顺序来记录与组织文章,殊不知对于读者而言,他们并不关注这些细节,他们仅仅对最终的结论与支撑结论的逻辑感兴趣。
4. 优化你的逻辑流:避免曲折,使用平行叙述
避免曲折的表达
文中只有中心思想应该多次被提及。此外,为了减少主题改变的次数,每一个主题仅需提及一次即可。相关的句子与段落应该连贯,避免被不相关的材料打断。类似的观点应该紧密相连,例如应当相信某件事的两个原因。
使用平行叙述
同样地,对于连续的段落或句子,平行的信息应该使用平行的形式来阐述。平行方法使读者更加熟悉结构,使文章更易阅读。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有三个独立的原因让我们更偏向某一解释,我们应该使用相同的句法表达,这样的表达对于读者而言清晰明了,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内容。需要避免使用不同的词语指代同样的概念,因为这样做会使读者对不同词语的意义产生疑惑。
论文的组成(5 - 8)
论文的各个部分想要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每一部分使用的 C-C-C 结构都略有差异。规则 5-8 将对这些专门的结构进行论述。
5. 在摘要中完整地阐述一个故事
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摘要就是他们所阅读的全部内容。这意味着摘要必须有效地传递论文的完整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摘要的基本结构几乎一成不变。
背景部分要告诉读者论文填补了哪些研究空白。第一句需要介绍研究所属的更广阔的领域,让读者对文章有所定位。接着缩小范围,直指某一开放性问题,这一问题便是研究需要解决的。成功的背景介绍为识别论文的贡献打下基础。
内容部分(“Here we”)首先介绍你解决问题所用到的新方法。然后概述你的结果。
最后,通过结论来解释结果,回答在背景介绍结尾部分提出的问题。通常还会有结论的第二部分,强调其对更广阔研究领域的推动作用。这一做法在拥有广泛读者群体的通俗科普杂志中尤为普遍。
这样的结构能够帮助你规避摘要中出现的常见错误,即在读者准备理解之前就讨论结果。好的摘要通常会进行多次提炼,以确保结果符合问题。“宽-窄-宽”结构可以让你与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沟通,同时可以保证观点的可信度。
6. 在引言中突出论文的重要性
在引言中强调目前知识体系或方法中存在的缺口及其重要性。通常通过逐步细化的段落清楚地指明文献中的缺失。紧接着的段落总结本文确实填补了那些研究缺口。
举个例子来说。在一篇关于细胞分化的文章中,第一段首先解释理解细胞分化的重要性,而该领域研究尚未明晰其触发机制(领域缺口)。第二段用来阐述特定细胞分化问题中的未知部分比如星形胶质细胞(分支领域的缺口)。第三段提供特定基因驱动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线索,然后提出这个假设未经检验(你将要解决的分支领域的缺口)。提出研究缺口会使读者明确对文章的期待。
引言中各段(末段除外)的结构都用于提出这一缺失。每一段首先都将读者引入主题(1至2句背景介绍),然后阐述相关文献中的“已知”内容,再落脚于关键的“未知”内容,确立论文在相关领域起到的作用(结论)。
引言的最后一段较为特殊:简洁地总结一下结果,解决你刚刚提出的问题。此处与摘要有所不同:并不需要阐述背景(先前已经给出),对于结果的描述更加明确,并且对文章的结论进行简单的预告。
7. 用一系列的陈述来阐述结果,以在逻辑上相关的图表来支持你的结果
结论部分需要通过数据与逻辑,说服读者相信核心观点。每一个科学论证都有其独特的逻辑构架,这也限定了其中各元素的展现顺序。
在准备论文的题纲阶段(详见规则9),构建结果支撑观点的逻辑框架,将其转换成陈述语句,并作为结果部分的次级标题(或者作为图表的标题)。大多数期刊都允许这种格式,但如果你选择的期刊不允许这样做,这些标题在你写作阶段仍有所帮助,你可以将它们作为段落的引导句,也可在提交前删除。清晰地逻辑过程使读者易于跟上论文思路。
图表及其标题与图注都相当重要,它们将论文的观点通过最客观的手段展现到极致。而且,那些为了节省时间跳过摘要的读者通常会直接查看图表。因此,图的标题需要传递分析结论,同时图注需要解释其过程。
结论结果分析章节中的第一段也较为特殊,它通常概括地总结了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法,以及关键的创新方法。大多数读者不会阅读方法论部分,所以这一段需要给出所用方法的要点。
随后的每一段都将用一两句话介绍该段所解答的问题。例如“为了验证没有伪影……”、“我们测量的重测可信度如何?”等等。段落的中间展示相关的数据与逻辑,段落的结尾则用一句话回答该问题。这种结构使得有经验的读者能够很容易地对一篇论文进行事实核查。每一段通过在末尾给出答案来说服读者。这样一来,就可以轻易地找到段落中可疑的结论,并且检查该段的逻辑。每段的结论便是一条逻辑语句,并且后续段落承接前一段的逻辑结论,这就像是数学中建立定理的过程。
8. 讨论如何弥补研究缺口、论文的局限性与领域的相关性
讨论章节解释研究结果如何填补导言中所提出的缺口,提供说明,并描述论文是如何提供新的机会,推动该领域的进展。这通常需要归纳结果,讨论局限性,进而揭示对促进未来进步的主要贡献。讨论章节的第一段较为特殊,通常总结结果分析部分提出的重要发现。
一图在手,就不怕写论文啦
写作流程(9 - 10)
论文的不同部分对全文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这意味着你应该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更重要的部分。此外,同事的反馈对于论文的完善也会提供有力的帮助。选择正确的写作流程可以使得书写论文更加容易与高效。
9. 合理分配时间:标题、摘要、图表与提纲
科学观点的核心逻辑是最重要的。同时这也是联系研究工作实验阶段与论文写作阶段的桥梁。因此,正式化实验过程非常重要——将正在进行的实验逻辑转化到某种不断修改的文件中,最终可以形成论文的提纲。
你也需要按照各章节的重要程度来合理分配时间。人们浏览标题、摘要与图表远多于其余内容,同时,方法论章节的阅读量是最低的。因此,你要做好“时间预算”。
在写作前进行时间规划,会使我们的写作变得更有效率。制作一个大纲。我们喜欢为每一个计划好的段落写一个非正式的句子。这样做有利于围绕结论开始写作的流程——这些句子有可能成为结论部分中的标题。文章有了整体构架,因此,每个段落在推动论述的进程中都应有着明确的角色。我们应该在撰写大纲阶段仔细检查这些角色,从而减少在不必要的地方浪费时间。
10. 获得反馈,使内容分解、再利用、循环使用
你可以把写作试做优化问题,我们需要同时完善内容、大纲和所有的句子。在这样的情况下,过分执着于自己的写作变得不再重要。在很多情况下,将完整的段落打散并重写,要比增量编辑更加有效。
很多迹象都表明了进一步修改手稿的重要性。举例而言,当你作为作者,都无法在几分钟内向同事阐述论文的整体概要,那么很明显,读者更是无法了解。你需要进一步提炼你的文章。发现这种违反良好写作的行为有利于全方位提升文章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