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来自瑞典的研究提示,对于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移植术前的肾功能(mGFR)既不能预测死亡风险,也不能预测终末期肾脏病风险。这意味着,即便患者心脏移植术前肾功能已经受损,或许还是可以考虑行心脏移植术。
然而,心脏移植术后第一年如果mGFR下降超过25%或者术后早期即需要透析治疗,患者的生存率就比较低。
该研究还显示,心脏移植术后ICU早期出现需要透析的急性肾功能不全也不是终末期肾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过,研究者表示,该研究可能存在人群选择偏倚,因此应慎重解释其结果。
该研究纳入416例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其中8例同时行肾脏移植,15例在心脏移植术后因慢性肾衰而进行肾脏移植手术。
分析显示,患者心脏移植术后第一年内mGFR较术前平均下降了12%。术前mGFR不能预测死亡或终末期肾脏病风险,而高龄和需要植入心室辅助装置则是心脏移植术后死亡的术前预测因素。
研究者发现,心脏移植术后第一年内 mGFR下降>25%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明显降低。术后需要急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也较低,但发生终末期肾脏病的风险并未升高。
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心脏手术、术前植入心室辅助装置和mGFR较低都是肾脏替代治疗的预测因素。心脏移植术后出现终末期肾脏病的术前危险因素是机械通气和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