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量逐年递增中国体外循环协会于2013 年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 年,中国大陆心血管外科手术量达204 988例,其中体外循环手术量达150 787例( 见图)。2004~2008 年期间,中国大陆心脏外科手术量增长率为6.5%~18%。
目前,全国设置胸心外科的医院达908 家,胸心外科科室达1050个,共有胸心外科医师和体外循环医师近万名。北京、河南、上海、广州、山东、湖北的心外科手术量位居全国前六名。
通过对比2003 年和2010 年的数据发现, 各级医院开展心外科手术的数量差别比较大,甚至在一些中等城市的医院,心外科手术量也非常少,更别提县级医院。“心血管外科是我国临床外科学科普及最差的学科 这也意味着心血管外科专业尚有较大发展空间”,胡教授指出。
胡教授介绍了目前心血管外科领域主流技术如微创手术、复合手术和危重症外科手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以成人心脏外科注册登记研究网络为依托,纳入45 家心脏外科中心的原卫生部行业基金注册登记数据(2010~2012 年)显示,心脏外科技术微创手术数逐年增加,占比也增加,但总量偏少,仍属起步阶段。
而单从手术技术发展讲,我国心血管外科微创技术水平在国际仍占有一席之地。国内多家医院发表于国外权威杂志上的有关心血管外科微创技术创新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国际学者的高度关注。
原卫生部行业基金注册登记数据显示,2012 年,非体外冠脉搭桥4231 例,占总数的60%。“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非体外冠脉搭桥所占比例趋于理”, 胡教授认为。复合技术的发展较为迅速,不仅仅用于冠心病治疗领域,更多的延伸至大血管外科和先心病治疗领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复合技术治疗领域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术式:
(1)婴幼儿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
(2)合并侧支循环的紫绀型先心病;
(3)房间隔缺损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
(4)主动脉弓置换术。我国完成的世界首个复合技术和常规技术(CABG 和PCI)比较研究发现,复合技术对高危复杂冠心病治疗具有优势,也引起了国际学者的关注。
新一代生物瓣膜的临床应用和研究逐渐开展,尤其是TAVI 的临床应用前景看好,国内目前有5 家医院开展该技术。从临床手术需求来看,外科医生在这类手术的参与将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也愈来愈重要,胡教授认为这种内外科协作的团队理念是大势所趋。
另外,胡教授认为我国心脏移植技术的发展还是比较理性和规范的。目前,国内可以开展心脏移植手术的医院有34 家,但多数心脏移植手术主要集中在~8 家医院,改变了以往心脏手术开展比较零散的状况。胡教授还指出,我国心脏移植手术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即生存率高。据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移植数据库数据显示,心脏移植 5 年生存率达 87.6%,显著高于ISHLT。
胡教授指出, 中国心血管外科已经走向世界。他重点谈到了中国心外科循证医学证据对世界权威指南的贡献。例如2011 版《美国ACCF/AHA 冠脉搭桥指南》、2012版《美国STS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指南》和2013 版《美国ACCF/AHA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均参考了来自中国的研究数据。另外,中国心外科也在积极地参与国际多中心研究,为全球的心血管外科研究做出贡献。
胡教授强调,虽然我国心血管外科手术量和技术不断发展,但要实现提高心血管外科整体水平和高质量医疗服务的目标,仍任重道远。
他指出,我国的医疗质量评价与现代医疗服务质量概念差距较大, 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存在局限和过多使用“间接指标”评价医疗质量。
如何评价中国心血管外科质量呢?
胡教授认为应该解决以下四问题:
(1)中国心血管外科医院手术技术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
(2)与国外报道相比,中国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有何自身特点?
(3) 不同地区、中心和医生间手术质量的差异有多大?
(4)手术结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手术风险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