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 景
中国是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签署国,公约明确提出,每一缔约方应考虑国家现状和重点,制定和传播以科学证据和最佳实践为基础的适宜、综合和配套指南,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促进戒烟和对烟草依赖的适当治疗。为了履行公约,WHO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等推出了《中国临床戒烟指南》。该指南可供各级各专业临床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护士以及公共卫生医生在实践中使用。今年,我们又启动了2008年新版中国临床戒烟指南的制定。
要点1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病
·WHO已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确认烟草是目前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只有少数吸烟者第一次戒烟就完全戒掉,大多数吸烟者均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最终戒烟。
要点2 控烟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医生与烟草是不相容的。
很多国家的医生没有把烟草控制当做职业责任的一部分,而只是单纯治疗因吸烟引起的各种疾病。
·医生,应该首先不吸烟。
但在高吸烟率的国家,医生甚至比一般公众吸烟更严重,这与医生的责任和形象明显冲突。
要点3 烟草是医生职业生涯中面对
的最大的可预防的致病因素
·医生帮助降低烟草危害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帮助患者戒烟。
·医生劝导戒烟的效果与劝导的程度成正比。
·医生要帮助每个吸烟者朝着戒掉最后一支烟的目标努力,每次至少解决吸烟者戒烟中的一点问题。
要点4 要宣传吸烟之害戒烟之益
·早戒比晚戒好,戒比不戒好。
30岁前戒烟能使肺癌风险减少90%;戒烟5年后由吸烟所致的口腔和食管肿瘤风险减少一半;戒烟后心脏病风险降低更为迅速,1年内吸烟所致的死亡就将减半,15年内绝对风险与从未吸烟者类似;戒烟能轻度升高肺功能,逆转肺功能降低的速度。
·无论何时戒烟,戒烟者的寿命都长于持续吸烟者。
一项对英国男医生为期50年的随访队列研究发现,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平均早死亡约10年,60、50、40或30岁戒烟分别可赢得约3、6、9或10年的预期寿命。
·尼古丁最大的危害在于它的成瘾性,且作用极为迅速,吸烟者只需7.5秒就可到达大脑(静脉注射需13.5秒)。它还是一种抗焦虑药物,过量吸入可引起抑制或麻痹作用。
要点5 对愿意戒烟者采取5A法
·询问(ask) 询问吸烟者的基本情况,执行问诊制度,最好使用统一的记录系统。
·建议(advice) 强化吸烟者的戒烟意识,用清晰的、强烈的、个性化的方式,敦促吸烟者戒烟,让他们知晓吸烟的危害,并走出误区。
·评估(assess) 明确吸烟者戒烟的意愿。
·帮助(assist) 包括帮助吸烟者树立正确观念、审查戒烟的理由、确定开始戒烟日期、签署戒烟协议、选择适当的戒烟方法、使用戒烟药物、处理戒断症状、提醒持续戒烟者防止复吸、提供戒烟科普材料和电话咨询等。
·随访(arrange) 在吸烟者开始戒烟后安排长期随访,随访时间最好6个月。
要点6 掌握适宜的戒烟方法
·治疗生理依赖(躯体依赖)方法:戒烟药物。
·治疗心理依赖方法:心理支持。
·烟草依赖治疗最佳方案:药物和行为治疗结合。
要点7 鼓励使用戒烟辅助药
·WHO建议:一线戒烟药物包括尼古丁替代疗法的相应制剂,如尼古丁贴片、咀嚼胶、鼻喷剂、吸入剂和舌下含片以及盐酸安非他酮。伐尼克兰(Varenicline) 在美国已被列为一线用药。
·在一线药物无效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可采纳二线药物,如可乐定等(但现临床基本不用)。
尼古丁替代疗法(NRT)
·治疗原理:以非烟草形式提供部分原来从烟草中获得的尼古丁,而治疗量的尼古丁远远低于从烟草中的获得量。既减轻戒断症状,提高戒烟成功率,又避免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对身体的毒害。
·疗效:NRT经广泛临床研究证实能有效控制烟瘾,缓解戒断症状,戒烟成功率是安慰剂的2倍。
·使用方法:要参照烟碱依赖量表进行评估。
盐酸安非他酮 是一种具有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的抗抑郁剂,于1997年被用于戒烟。它是口服药,在戒烟前1~2周开始服用,疗程为7~12周。副作用有口干、易激惹、失眠、头痛和眩晕。可降低癫痫发作阈,故癫痫患者禁用。
伐尼克兰(Varenicline酒石酸盐) 在美国和欧洲上市,用于帮助成年烟民戒烟。是一种选择性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可减轻烟瘾和戒断症状。在治疗期间,它的拮抗性又可以减少吸烟时的满足感,从而减少复吸的可能性。在戒烟日之前的1~2周开始治疗,疗程2周,也可再治疗12周,同时考虑减量。副作用有失眠、恶心、胃肠胀气及便秘等。目前我国已完成该药的三期临床试验。(肖 丹整理)
链 接
美国:2000年出版的戒烟指南在2008年更新,戒烟咨询采取5A、5R法,其他国家指南多以此为依据。新西兰:2007年8月版戒烟指南推荐ABC方案(Ask,Brief advice, Cessation support); 澳大利亚、英国等均有自己国家的戒烟指南。
我国香港:1998开始进行一系列吸烟与死亡调查研究、吸烟及二手烟与疾病关系的研究,2000年8月建立首个戒烟健康中心;立法会于2006年10月19日通过《吸烟(公共卫生)》条例,2007年1月实施;吸烟与健康委员会通过播放宣传短片,开展无烟食肆、无烟工作间评选等鼓励市民投入无烟生活。
北京:提倡医生,尤其是呼吸专业医生要在我国控烟运动中起带头和榜样作用。北京朝阳医院——WHO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于1996年设立中国第一家戒烟门诊,2004年设立中国第一条戒烟热线,目前正在组建医生控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