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普遍应用于临床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分期标准是由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ASLC)发布的 TNM 分期,但即便在2017 年开始实施的最新第八版 TNM 分期也未将直接跨叶侵犯纳入到该分期标准之中。分期不明确使得这类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存在诸多争议,受侵犯的邻叶病灶合理的切除范围也尚无定论。
近期发表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西部肺癌数据库数据提示,肿瘤直接跨叶侵犯相邻肺叶是非小细胞肺癌不良的预后因素。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这类肺癌在分期时应予以升期:直径不超过 5 cm 的跨叶侵犯肿瘤应升级为 T3 期;而直径介于 5~7 cm 的跨叶肿瘤则应被视为
T4 期肺癌。
该研究显示,跨叶T2组及单叶T2、T3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是 73.90%、89.60%、68.90%,5年生存率依次为61.60%、89.60%和 61.20%。跨叶T2组的总体生存率(OS)明显低于局限单叶T2组,而与单叶T3组相似。三组间无进展生存率(PFS)的比较也与 OS 的结果一致。另外,跨叶 T3 组的3 年和 5 年 OS 分别为 31.60% 和 21.00%,也显著低于局限单叶 T3 组的 70.80% 和 65.70%,而与单叶 T4 组 49.10% 和 28.00% 的水平接近。跨叶 T3 期患者的 PFS 虽也表现出明显短于单叶 T3 组而更接近单叶 T4 组水平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跨叶侵犯切除范围的研究中,为了保证楔形切除中切缘距肿瘤的距离并减小肿瘤位置及大小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研究人员参照了亚肺叶切除的手术指征后,最终选取了邻叶受侵位置在肺实质外侧 1/3 且最大侵犯深度不超过 2 cm 的患者进行生存期及术后情况的比较。
结果显示,在临床特征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切除范围的两组患者 OS 和 PFS 并没有明显差异。在术后情况方面,单叶+楔形切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双叶/全肺切除患者都有显著地减少。即便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术后引流量和 ECOG 评分方面,单叶+楔形切除组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作者总结认为,对于邻叶受侵位置在肺实质外侧 1/3 且最大侵犯深度不超过 2 cm 的跨叶侵犯患者,在能保证切缘阴性的条件下应优先施行单叶+楔形切除术。这种切除范围较小的术式不仅在疗效方面能达到与双肺或全肺切除相同的效果,而且可为患者保留更多的肺组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一种更加合理的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