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心血管新闻 > 详情

孙立忠教授:中国A型主动脉夹层的三大进展及三大挑战

作者:来源:胸心分会办公室
点击:1190次时间:2017-05-09 15:56:11
近期,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孙立忠教授等在《中华外科杂志》撰文指出,近20多年来,我国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诊疗取得了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三方面的进步。

     近期,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孙立忠教授等在《中华外科杂志》撰文指出,近20多年来,我国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诊疗取得了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三方面的进步。

      1 Stanford分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主动脉夹层的细化分型

      孙立忠等通过对主动脉夹层影像学和病理形态学的深入研究,结合700余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提出细化分型,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各型主动脉夹层治疗策略。

      作者表示,“这一分型突破国外传统的按解剖部位分型的理念,更加符合我国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实际,实用性强。”

      2 右腋动脉插管心肺转流及选择性脑灌注技术成为A型夹层手术心肺转流基础策略

      孙立忠等提出利用右腋动脉的解剖特点,进行动脉插管建立心肺转流,在主动脉弓手术全身停循环时阻断三支头臂动脉近心端,通过右腋动脉进行低流量灌注的脑保护方法。

      1995年该技术应用于临床,主动脉弓部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由18%降为5%以下,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病死率降低。

      据悉,目前此项技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已成为主动脉弓部手术心肺转流和脑保护的常规方法。

      3 全主动脉弓替换及降主动脉支架象鼻人工血管置入术(孙氏手术)成为A型夹层标准术式 

      孙立忠等应用自主研发的术中支架人工血管和输送装置创立了全主动脉弓替换及降主动脉支架象鼻人工血管置入术,替换主动脉弓时在降主动脉真腔内置入支架人工血管。

      孙氏手术治疗主动脉病变的范围更广泛,手术效果更好:手术病死率降为5%以下,术后假腔闭合率由过去的18%40%提高为95%以上,再次手术率由30%降为10%以下。

      目前,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各级行政区已开展该手术23 000余例,使我国急性A型夹层治疗水平跃居世界前列。

      另外,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在还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包括:单分支术中支架人工血管在孙氏手术中的应用、三分支支架人工血管重建全主动脉弓、复合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保留自体头臂动脉的孙氏手术、妊娠合并A型夹层的治疗,等。 

      尽管我国A型主动脉夹层诊疗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孙立忠教授指出,我国主动脉夹层诊疗工作还存在三大挑战,即"不规范""不成熟""不及时"  

      "不规范"是指缺乏完整全面的、能够体现主动脉夹层诊疗特点的规范或指南。

      "不成熟"是指围手术期器官保护和术中血液保护技术仍有较大缺陷,面对一些复杂重症主动脉疾病患者时仍显不足。 

      "不及时"是指患者从发病到手术所需时间较长,西方发达国家A型夹层患者从发病到确诊平均时间为3.9 h,从确诊到手术平均为5.3 h,我国尚缺乏相关数据,但保守估计我国主动脉夹层患者从发病到手术的平均时间为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