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胸外科新闻 > 详情

陈昶教授等建立可评估实性孤立肺结节恶性可能性的新模型

作者:胸心分会办公室来源:胸心分会办公室
点击:1041次时间:2017-06-13 10:45:53
近期,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第九届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陈昶教授等在《肿瘤外科杂志》上发文称,他们通过开展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建立了一个可评估实性孤立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恶性可能性的诺模图(nomogram)。通过验证,这个新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高于目前已有的三个模型,与实际的恶性可能性保持着最优的一致性。
     该研究纳入1798例在术后经病理确认为实性SPN的患者,其平均年龄为59岁,其中恶性实性SPN占66.6%。

       通过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者确定了7个恶性实性SPN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OR=1.05)、癌症病史(OR=12.82)、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对数值(OR=1.09)、结节直径(OR=1.11)、存在毛刺(OR=5.5)、胸膜压痕(OR=1.48)和钙化(OR=0.1)。

       根据这7个预测因素,该研究团队建立了预测新模型,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83-0.85),表明预测能力良好。而目前已有的预测肺结节恶性可能性的模型的AUC依次为:VA模型(0.65; 0.62-0.68)、梅奥临床模型(0.80; 0.77-0.82)、北京大学模型(0.80;0.78-0.83)、Brock模型(0.83; 0.80-0.86)。

       通过验证,新模型的AUC明显高于除Brock模型外的其他模型。校准曲线表明,新模型在预测实性SPN恶性可能性时与实际可能性保持良好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