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胸外科新闻 > 详情

支修益:三大建议,让更多肺癌患者真正与癌共舞!

作者:胸心分会办公室来源:胸心分会办公室
点击:1005次时间:2017-09-21 16:31:21
2017年9月16日,第八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暨首届华夏医学肺癌防治论坛将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召开。身为一名34年来一直致力于肺癌防治和外科治疗的胸外科医生,本届论坛主席、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常委、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日前接受了《医学界》专访。 他说:“从医这34年来,我没做别的专业领域,就一心一意地专做肺癌防治和以外科手术为主体的综合治疗了,可以说我是一个带有标签的医生:肺癌医生。”

      对于即将召开的这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支修益教授介绍,今年更加强调和突出了公共卫生领域专家的参与,如国家和各省市疾控中心、各省市肿瘤防办和控烟领域的专家,希望临床诊疗领域的更多的专能揉入到肺癌防控体系中去,推动我国控烟与肺癌的预防、早期肺癌筛查、肺癌早诊和MDT多学科综合治疗,同时也会在这届论坛上分享全球肺癌诊疗领域最新转化研究成果。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要求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而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

      支修益教授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早期发现早期肺癌非常重要,只有重视早诊和筛查,肺癌的5年生存率才能真正提高,才能让更多的肺癌患者和家属不再恐惧癌症,能够坦然面对肺癌,规范科学的治疗肺癌,才能真正做到与癌共舞,带癌生存。

1、推动肺癌筛查,也要避免过度诊疗

      肺癌早期没有临床症状表现,很多肺癌患者都是因症状就诊发现,临床确诊肺癌时就已经是局部中晚期或晚期肺癌了,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这也是我国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而通过胸部低剂量螺旋CT,再加上血液肿瘤标志物、相关基因检测和液体活检技术,以及肺癌抗体检测等技术就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肺癌",如果发现的肺部病灶小于2厘米,或小于1厘米的亚厘米病灶,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五年生存率接近100%。

      支修益教授建议,应该把这么好的肺癌早诊手段和治疗效果告诉各级政府、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在全社会推动肺癌的早期筛查,呼吁民众特别是中老年朋友重视定期参加健康体检、重视胸部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作用。

      不光是呼吁各级政府要重视癌症筛查项目,也希望企事业单位领导能把胸部低剂量螺旋CT纳入中老年职工健康体检项目。中老年朋友如果属于肺癌高危人群,也应该花费一两百元去医院或体检中心做一个胸部CT检查。

      “特别是五十岁以上的、有长期吸烟史的烟民朋友,总得用CT给自己的肺留一个底版吧,总不能这一辈子都没做过胸部CT吧,初次胸部CT就发现的肺部小结节或微小结节,也不一定就是肺癌,不用过度恐惧,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个肺结节在你的肺里有多久了?”

      让胸部低剂量螺旋CT进入中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已被确定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支修益教授同时也强调,仅仅依靠CT发现的肺部小结节并不一定都是肺癌,要根据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如大小、部位、密度、边缘相关特征,有无分叶、毛刺、周围血管征和引流支气管等等进行综合分析,近年来CT影像再结合基因检测、液体活检等技术加以鉴别,即通过胸部CT发现肺部小结节后再进行基因检测,这样阳性确诊率和病人临床获益率都高于单一影像诊断。

      在支修益教授近期的肺癌特需门诊中,接近90%的就诊患者都是首次进行胸部CT发现的肺内小结节,支修益教授让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继续观察。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健康体检的普及和胸部CT的推广应用,被查出肺内小结节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支修益教授特别提醒:“对于胸部CT初次筛查出的肺内小结节,特别是小于1厘米的结节,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希望医生要对技术负责、对病人负责、对学科负责,不要一发现肺小结节就以切除为主,作为胸外科医生,要让接受肺切除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影像病理符合率大于90%。”

      支修益教授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提醒,是因为他认为中国现阶段对肺内小结节的过度诊断、过度治疗要远远高于诊断不足,治疗不足。胸部CT初筛发现的肺部小结节不一定是恶性肿瘤,有可能已经在肺内存在许多年了,只是你首次做胸部CT才发现而己。

      其实,有些惰性肺内亚厘米小结节10年都不会发生变化。八月的郑州会议,《中国胸外科肺部小结节诊疗专家共识》发布,胸外科学界发出这样的声音就是提醒影像科医生和胸外科医生避免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2、希望更多医生把精力放在肺癌上

      跟肺癌较了30多年劲儿,支修益教授希望能有更多的胸外科医生、呼吸科医生和肿瘤内科医生能像他一样,能专心致力于肺癌的防治,尤其是已经工作了二三十年的肺癌相关学科的高年资医生,应该在晋升副高以后要锁定一个亚专科目标了。

    “我希望有更多的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尤其是在肺癌高发地区,那些已经工作了20年、或25年以上的医生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肺癌的防治研究上。”

      支修益教授特别羡慕乳腺外科,这个学科的医生一辈子几十年都奉献给了乳腺癌防治事业了,因此我国乳腺癌的死亡率、早诊率在世界上都属于一流水平,外国同行都能够竖大拇指称赞中国乳腺癌防治水平。“如果从事肺癌的医生也能像乳腺癌医生那么专注,我国肺癌的整个治疗水平肯定能提升很大一个台阶。”

      支修益教授介绍,在我国省市级三甲以上的医院,只有不到1/3的胸外科医生专做肺癌手术,甚至会更低比率;呼吸内科专注肺癌诊疗的医生则更少,尽管这些年有许多呼吸科医生开始更关注肺癌了,但专门从事肺癌诊中的医生比例依然很低;放疗科几乎就没有专注于做肺癌放疗的医生,除了各省市的肺科医院。

      肿瘤内科医生更是各种各样肿瘤都治,有肺癌亚专科的肿瘤学科非常之少。“这么多身兼数职、並非一心一意的临床医生在兼职做肺癌防治和临床诊疗,肯定会影响到肺癌学科的进步与发展,影响我国肺癌早诊早治和规范化诊疗进程。”

      在支修益教授从医的这30多年里,他有多次机会可以脱离临床,去从政或做管理工作,但他都一一婉言谢绝了,在肺癌领域耕耘了几十年。

      他说:“现在眼看也快60岁了,有人问我后不后悔,我真不后悔,这辈子想做的事情都做了,现在希望我们这些老大夫能为年轻医生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也希望从事肺癌的医生能推动控烟立法推动肺癌筛查,不管是胸外科、呼吸科还是肿瘤内科,也能像乳腺外科一样,培养一批专心从事肺癌的团队,推动我国的肺癌防治工作。”

3、探索出可推广复制的MDT模式

      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在欧美国家已经成为工作常态,英国甚至立法,每一位癌症病人都需要经过MDT讨论决定综合治疗,这也彰显了MDT对肿瘤病人诊疗质量的重要性。

      随着近些年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在国内的火热,很多医院也都号称建立起了MDT诊疗模式。支修益教授认为我们国家在恶性肿瘤MDT诊疗方面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一些医院,病人不是走MDT流程,而是走形式,各科专家都不坐在一起进行讨论,如何更加有效地落实多学科综合治疗。

      支修益教授在美国各大学医院和各癌症中心见到的MDT模式,病人住院前的治疗方案确定,术后病理结果、基因检测结果出来后治疗方案的制定,都要进行MDT多学科讨论,真正的是依靠多学科专家的意见形成既合理又规范的治疗方案。

      我们国家由于病人量大,每个病人都进行MDT讨论还难以真正实现落实。支修益教授希望,国家癌症中心、各省市癌症中心及大学医院的癌症中心在MDT方面要走在前面,真正建立起一整套MDT常态工作机制,在肺癌早诊、术前术后治疗、晚期病人综合治疗方面,按照国家颁发的《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真正按照MDT工作模式,推动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进程,探索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MDT多学科工作模式,让MDT工作模式能遍地开花,让更多的病人能得到多学科规范治疗。到了那个时候,中国肺癌MDT诊疗时代才会到来,现在还只是一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