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详情

一文打尽心脏瓣膜病研究进展

作者:胸心分会办公室来源:胸心分会办公室
点击:1812次时间:2017-12-07 10:11:43
近年来,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一系列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拓展了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促进了新型瓣膜的不断出现,在近期召开的2017年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TCT2017)上,多国学者公布了相关研究进展。

     主动脉瓣

      1.  PARTNER 2A和SAPIEN 3:中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TAVR更具临床经济效益

      正如PCI与CABG针对大血管病变的争论一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也是心脏内外科瓣膜术的战场之一。那么,中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R和SAVR治疗谁更经济有效呢?TCT2017学术年会上发布的有关PARTNER 2A研究及SAPIEN-3研究结果显示,针对上述患者,TAVR更为经济有效。

      PARTNER 2A研究分析TAVR(SAPIEN XT瓣膜)患者和SAVR患者各994例。结果显示,在住院费用方面,SAVR比TAVR少花费2888美元($58545 vs.$61433,P= 0.014);而在出院后显现出TAVR花费更少的优势,具体为,与SAVR相比,出院30天TAVR少花费3806美元(P<0.05),出院30天到6个月时,TAVR少花费7160美元(P<0.05),6-12个月以及12到24个月时,二者的花费无统计学差异;到两年时,TAVR少花费6416美元($107716 vs. $114132;P = -0.014)。在终身成本方面,XT-TAVR十分经济,可节省终生费用达7949美元,并可增加质量调整生命年。

      PARTNER 2A研究分析显示,与SAVR相比,采用SAPIEN XT瓣膜行TAVR(XT-TAVR)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P均<0.001),尽管其手术成本高,但大部分可被住院及院内并发症相关成本的减少所抵消。

      与PARTNER 2A研究结果相似,SAPIEN-3研究分别纳入TAVR患者1077例(SAPIEN 3瓣膜)和SAVR组936例。最终TAVR节省终生花费达9692美元,也可增加质量调整生命年。

      这两项研究均表明,从临床及经济学角度考虑,TAVR均是中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更佳选择策略。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重复多次试验,验证此结果。

      2.  3M TAVR:多学科、多形式、极简方法完成TAVR

      如何让经球囊扩张经股动脉途径的TAVR治疗患者能在第二天安全、合理且治疗有效的情况下出院?研究者们采用温哥华3M临床路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预先设定的经股动脉TAVR临床路径,80.1%的患者可在术后第二天出院,同时与其它治疗方法相比,30天内不良事件未增加。

      该队列研究共纳入411例患者,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风险评分或射血分数不计入排除标准。

      主要终点为30天内全因死亡率和卒中发生率,以及术后第二天出院患者比例。408例患者可及早出院,其中,327例患者术后第二天出院(2例死亡,4例退出,2例失访);81例患者非术后第二天出院(1例死亡,0例退出,2例失访)。396例患者完成30天随访(大、中、小规模医院患者分别为183例、80例、148例)。研究发现平均STS风险评分为4.9%,所有患者都采用SAPIEN 3或XT瓣膜。

      结果显示,死亡或者卒中发生率为2.9%(不受医院规模影响),术后第二天出院患者达80.1%,术后48h内出院患者达89.5%。30天内全因再住院率为9.2%,心脏疾病再住院率为5.7%(术后第二天出院与非术后第二天出院无差异),置入新心脏起搏器比率为5.7%,术后3.8%患者出现轻度以上的主动脉瓣返流。

      二尖瓣

      1.  MITRAL:继发于二尖瓣瓣环钙化或瓣环成形术失败的重度二尖瓣病变患者,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治疗的30天结局

      此项观察性研究纳入60例患者[二尖瓣瓣环钙化(MAC)、瓣环成形术环失败各30例]。主要安全性终点为即刻手术成功率(经导管瓣膜输送系统的成功入路、输送和收回,单个瓣膜的准确部署,达到血流动力学的成功标准,左心导管室/手术室存活)和30天内手术成功率(非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以及达到血流动力学成功标准)。主要有效性终点定义为患者恢复术前状态,无再住院或因心力衰竭(HF)再干预或潜在的二尖瓣(MV)症状。

血流动力学成功标准:MV面积≥ 1.5cm²,MV压力梯度< 10 mmHg,残余二尖瓣反流(MR) ≤ 2+,无自基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增加,左心室流出道(LVOT)压力≤20 mmHg。

      环中瓣
      ●最常用器械:Edwards Physio(30%);
      ●适应证:二尖瓣狭窄33.3%;MR 56.7%;二者都存在10%;
      ● STS风险评分:9.1 ± 6.6;
      ● 100%经间隔入路;
      ●住院死亡率6.6% (2/30);30天内死亡率6.9% (2/29);
      ● 70%的患者达到即刻技术性成功;20%的患者需二次换瓣术(30天内所有患者均存活);10%的患者存在2+MR;
      ●62%的患者30天内手术成功;3.4%的患者进行了外科二尖瓣置换术(SMVR);

      ● 75%的患者在30天时(总计24例)没有或有轻微MR。

     TMVR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且30天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但是,技术成功率仅有70%,这主要是因为需二次换瓣的比例相对较高(20%)有关。但是,二次换瓣并不导致患者预后差。未来,相信随着瓣膜设计的改变及术者经验的积累,经间隔行TMVR治疗外科换瓣失败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也将逐渐增加。

      MAC瓣膜置换术(Valve-in-MAC)
      ● 适应证:二尖瓣狭窄73.3%;MR 10%;二者都存在16.7%;
      ● STS风险评分为8.8 ± 8.3;
      ● 若存在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高风险,则行经心房入路的二尖瓣前叶切除术;
      ● 50%的患者行经间隔或经心尖入路;50%行经心房入路;
      ●  住院死亡率为16.7%;30天内死亡率为19.2%;
      ● 73.3%的患者达到即刻技术性成功;10%的患者出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 3.3%的患者需二次换瓣手术;6.6%的患者出现≥ 2+ MR;3.3%的患者出现左心室穿孔。
      ●  46%的患者30天内手术成功;
      ● 13.3%的患者需置入新的心脏起搏器;
      ● 3.8%的患者30天内需要瓣中瓣再次介入;
      ● 11.5%的患者30天内出现溶血性贫血;
      ●  对于经心房TMVR者,术前数周预行室间隔酒精消融术可有效预防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 80%(总计20例)在30天时没有或有轻微MR。

      TMVR治疗存在一定挑战,并发症(尤其是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发生率常较高。但是,更好的患者选择及技术改进可显著改善其结局。对于特定患者,预行间隔酒精消融术有助于提高经心房TMVR的成功率。经心房行TMVR有助于降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风险及栓塞风险,但有创性更大。

      总体上本研究发现,环中瓣的不良事件率更低,30天内结局更好。但是MAC瓣膜置换术与显著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相关。因此,这方面的器械和技术均需要精进。

      2.  INTREPID和TENDYNE:重度二尖瓣反流,TMVR 治疗可行

      INTREPID研究纳入50例患者,入选标准重度MR、高手术风险、轻度或无MV钙化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20%的患者。MR病因学:16%为原发性,72%为继发性,12%二者都有。STS风险评分为6.4 ± 5.5。86%的患者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IV级。

      结果显示,TMVR成功率98%。30天死亡率14%(3例心尖部出血,3例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异位)。30天后死亡率9.8%(4/41)。1年存活率为76.5%。1年时,所有患者有轻度或无MR,79%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I或II级,均无器械故障、溶血或血栓形成。

      INTREPID研究表明,TMVR Intrepid瓣膜可行,纠正了MR。需进行随机临床试验来对比MVR Intrepid瓣膜和SMVR和/或其他经导管治疗。

      TENDYNE多中心研究中纳入30例患者,STS风险评分为7.3 ± 5.7;NYHA心功能分级II级或III 级;MR严重程度:4+占93.1%,3+占6.9%。MR病因学:10%为原发性,80%为继发性,10%二者都有。30例患者中,2例瓣膜置入失败,5例1年内死亡(其中4例死于心脏疾病),1例撤回同意书,共计22例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

      结果显示,1年存活率83%(25/30)。1年内HF再住院率达10%。3.6%的患者出现错位/瓣周漏/溶血;3.6%的患者出现小叶血栓;1年时存活的患者中94.7%的超声心动图显示无MR。

      本早期可行性试验结果显示,Tendyne TMVR治疗相对安全,性能良好。需进一步开展大型试验来对比Tendyne TMVR和SMVR以及其他经导管治疗。

      3.  MAVERIC: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治疗重度继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6个月结局

      本研究的入选标准是继发性MR≥ 2+,NYHA心功能分级II-IV级,正进行合适的药物治疗。排除标准是因其他症状需心脏手术者。研究共纳入45例患者,STS风险评分为3.8 ± 3.4。100%的患者达到器械成功,30天内2例不良事件(心包压塞、肾衰竭各1例)。

      6个月时,3例患者出现心脏猝死,1例出现卒中,1例MV再介入。6个月时MR等级:18.4%的患者无MR或轻微MR;39.5%的患者为1+;29%的患者为2+;13.2%的患者为3+。

      该研究表明,ARTO经导管MV修复系统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未来需进行更多随机试验来对比该器械和SMVR和/或其他经导管MV介入治疗。

      4.  TRACER:Neochordal经导管MV修复术治疗重度原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6个月结局

      TRACER研究入选了30例严重退行性MR、孤立性二尖瓣后叶脱垂和预计接合面良好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I级患者占50%,II级33%,III级17%。STS风险评分为0.7 ± 0.7。

      结果显示,技术性成功率93%,2例患者转为常规手术。30天内,90%的患者(27/30)达到器械成功,89%的患者MR降至轻度以下,11%的患者为中度。2例患者出现术后新发房颤。术后6个月内无死亡、卒中或肾衰竭。6个月时,8%的患者MR为中度,8%的患者MR为重度,84%的患者无MR或轻微MR。平均MV压力梯度为1.5 ± 0.6 mmHg。MV修复术与心脏重构良好有关:左房容量、左室大小以及二尖瓣环面积均有改善。

      该研究表明,Harpoon MV修复系统安全有效。在临床应用之前,应进行合适的患者选择,并与传统的MV外科修复对比权衡。

      三尖瓣

      1.  FORMA:经导管TV修复术治疗严重继发性三尖瓣反流患者的30天结局

      本试验的入选标准是≥2+功能性TR,NYHA心功能分级≥ II,无论是否正进行合适的药物治疗以及外科手术高风险。试验计划治疗30例患者,实际纳入29例(2例患右心室穿孔,其中1例死亡,1例接受传统的外科手术)。25例患者完成30天随访(1例出现器械错位不久后取出,1例患者因感染取出器械)。STS风险评分为9.1 ± 6.8;86%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或者IV级;24%的患者曾置入心脏起搏器。基线平均等速表面积(PISA)为1.2 ± 0.6 cm²;平均TR容积为129 ± 66 ml。所有患者均经左锁骨下静脉入路。

       30天时29位受试患者的临床结局:6.9%的患者死亡;3.4%的患者出现血管损伤;6.9%的患者出血危及生命;13.8%的患者出现大出血;10.3%的患者进行了器械相关的心脏外科手术;10.3%的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II期。30天时20/29例患者(69%)未出现上述症状。二维及三维有效反流口的面积从2.1cm²降至1.1cm²,平均PISA有效反流口的面积从1.1cm²降至0.6cm²。NYHA心功能分级III或IV级发生率从86%降至28%。

      FORMA经导管TR修复术技术上可行,可降低TR严重程度,改善功能状态。需进行临床试验来对比FORMA系统与标准药物治疗和/或其他经导管介入治疗。

      2.  TRI-REPAIR:经导管TV修复术治疗严重继发性三尖瓣反流患者的30天结局

      入选标准:≥2+功能性TR,瓣环直径≥ 40 mm且肺动脉收缩压≤ 60 mmHg,对症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 30%,外科手术高风险。共纳入30例患者,欧洲心脏手术危险性评估系统II(EuroscoreII)评分4.2%。86%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或IV级。所有患者器械部署成功。

      30天时,2例患者死亡(1例右室功能不全,1例与器械无关出血),1例卒中,2例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心包压塞,颅内出血)和1例广泛出血。心电图显示,三尖瓣(TV)隔侧直径平均减少17%(从平均44± 4 mm降至37 ± 5 mm)。PISA有效反流口面积减少50%,缩脉(vena contracta)降低31%,30天时每搏输出量改善7%,功能改善(6分钟步数平均增加31步;80%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I或II级)。

      该研究表明,Edwards Cardioband系统经导管TR修复术技术上可行,可降低TR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需要进行临床试验来对比Cardioband系统与标准药物治疗和/或其他经导管介入治疗。

       3.  TriValve Registry:经导管三尖瓣修复术的适用人群

       试验共纳入178例患者,来自欧洲和南美洲。平均Euroscore II为8.7 ± 9;93%的患者有功能性TR,79%的患者中央TR,70%的患者曾因HF入院,95%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IV级。23.5%的患者出现跨瓣三尖瓣导联(Trans-valvular tricuspid lead)。

      ●所用器械:65% MitraClip ,10% Trialign,8% TriCinch ,7% Cardioband;6% FORMA;3%腔静脉主动脉瓣置入术。
      ●66%的患者行孤立性三尖瓣介入,另34%的患者行MitraClip TV和MV修复术。
      ●66.4%的患者手术成功(患者存活+器械成功置入+TR等级≤ 2+)。
      ●2.2%的患者30天死亡(1例脓毒症,2例HF,1例TV外科手术后死亡);11.8%的患者出现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和IV级发生率从95%降至43%;腹水发生率从28%降至14%;外周性水肿发生率从89%降至42%。

      ●手术成功者1年存活率为85%,手术不成功患者1年存活率为79%,总体生存率83%。

      结果表明,经导管TV修复术的早期经验显示了该技术的前景。需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试验来确定适用人群,以及对比经皮TV介入与药物治疗和/或外科手术治疗。

结语。

      从2002年第一例TAVR手术在法国完成的15年以来,TAVR技术以及器械得到了快速发展,全球已完成30多万的病例。我国于2010年开展该技术,虽然只经历了7年,但两年后的2012年第一例国产经导管主动脉瓣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置入成功,目前多家医院均已开展并进行了临床试验。同时,TMVR和经导管三尖瓣修复术也在快速发展中,未来,有望更多的瓣膜性心脏病器械进入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