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详情

武汉同济医院用MR技术上演大血管手术“科幻大片”

作者:胸心分会办公室来源:胸心分会办公室
点击:1288次时间:2017-12-07 10:20:59
利用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技术(MR)开展腹主动脉瘤手术,360度全景呈现可让术前的医患沟通毫无障碍,让手术精准度更高。11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利用MR技术开展了一例大血管手术,这也是MR技术首次在华中地区用于大血管手术。

     无实物演出”现场

      “您看,这个绿色的部分就是您父亲的腹主动脉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一边在空中比划,一边跟患者家属进行谈话。

      “看到了,看到了。”家属也用手指了指“空气”,点着头。

      这一幕对话看起来像一段无实物演出,因为此刻只有带着MR眼镜的医生和家属才看得到他们所说的“腹主动脉瘤”。

      十分钟完成术前沟通

      患者刘某,今年63岁,因胸腹部疼痛一周,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检查诊断为腹主动脉瘤,主动脉直径已为正常的三倍。以往,胸腹主动脉血管成像(CTA)是腹主动脉瘤的常规检查方法它所生成的图像是黑白的、二维的、抽象的,需要极强的空间想象力,而且难以完全展示大血管及动脉瘤的三维细节。

      “以前每次我尽量通过画图让他们更清楚了解,有时讲得口干舌燥,病人也不一定能完全听懂”,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魏翔教授说,“但是这一次我们通过MR技术,三维立体模拟人体真实影像,患者和家属只用戴上MR眼镜,就能看到自己的手术部位,我们也透过影像与他们沟通,全程几乎没有障碍。”

      “看到自己马上要做手术的部位,通过医生讲解,感觉很清楚。”刘某的儿子此时对手术也充满了信心。由于图像非常的直观,以往要花小半天时间讲解的术前谈话,十分钟就完成了。

手术室的“科幻大片”

      腹主动脉瘤非常凶险,如不及时手术,动脉瘤破裂,刘某将有生命危险,相当于腹腔内隐藏了一颗定时炸弹。该手术常规的方法要切开腹腔,但是开腹手术伤口大,病人恢复慢。因此,魏翔教授团队考虑为他进行微创介入治疗,植入支架。但刘某的腹主动脉瘤离主动脉的几个重要分支血管非常近,支架既要避开所有分支血管,又要完美隔绝动脉瘤,手术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

      没有精准的三维立体影像资料辅助,很难制定精确的手术方案。而利用混合显示全系投影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手术精准度。

      这种MR技术完全将腹主动脉瘤呈现在医生和患者的跟前,而且可以根据需要上下旋转,调整大小,更加精确和个体化。

      上午10点50分,手术正式开始。魏翔教授戴上配套的虚拟现实眼镜,借助MR技术,从全息影像上去观察腹主动脉瘤的部位,以及周围血管。手术只需要在大腿根部做一个1~2厘米的小切口,置入导丝,在X射线的引导下释放血管支架,完美的将动脉瘤隔绝在血流之外,解除了威胁生命的“定时炸弹”。11:45分,手术顺利完成。

      “即便不用开腹,也已经360度无死角看清楚手术部位,可以更容易地避开血管,手术更精准,病人当天就可以下床。”心脏大血管外科副教授程才说。

无限可能

      除了可以提高手术精确度,便于医患沟通,魏翔教授对这一技术充满期待,他介绍,全息影像还可以用于教学,是未来影像学的发展趋势。据了解,MR技术是把虚拟信息引入到现实场景中,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它是脱离屏幕状态下的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融合,交互和共享方式更为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