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天地 > 详情

老年高血压患者:谨防低血压

作者:来源:
点击:5294次时间:1970-01-01 08:33:00
73岁的王老伯5年前得了高血压病,血压为180/60mmHg。从那时起,他就严格按照医嘱坚持服药治疗,从不间断。
       73岁的王老伯5年前得了高血压病,血压为180/60mmHg。从那时起,他就严格按照医嘱坚持服药治疗,从不间断。前段时间王老伯因饮食不慎突然上吐下泻,且头晕气短。他以为高血压老毛病复发,加量服用了降压药物,谁知症状越发严重,半夜上厕所时头昏眼花、一跤跌倒,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一量血压只有70/40mmHg。经过及时救治,王老伯才转危为安。
治疗中发生低血压不少见
       像王老伯这样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病例,临床上并不少见。主要与老年人动脉血管硬化,血管压力反射机制调节功能减退以及不适当地使用降压药物有关。加之老年人大脑血流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血压稍有下降即可能产生较严重的脑缺血症状。平时因为高血压而服用降压药物,或者因为大量出汗、急性腹泻丢失过多水分使血容量减低,都可能诱发或加重低血压反应,出现头昏乏力症状,严重者甚至导致意识模糊或晕厥。王老伯即属于这种情况,由于抢救及时没有发生严重后果。
低血压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脏、肾脏、大脑等重要生命器官供血不足。对有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病人危害更大。
       不少健康老人长期血压偏低,但临床上并没有出现明显症状,其机体已经适应了低循环血压状态,通过有效的血流调节机制,使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不受明显影响。但高血压病人由于血管调节功能减退,很难适应血压急剧降低对重要脏器供血的影响,因而症状表现严重。除了表现为与体位改变有关的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倒等症状外,部分人可有胸闷或心绞痛发作、心率加快、尿量减少、肢端血循环障碍等表现,也可使原有的心脑血管疾病症状加重。
低血压与体位变动和用药相关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低血压,通常表现为与体位变动密切相关,比如从座位上站起来或起床下地时,还有些病人可因晚上起夜头晕而摔倒。这种所谓的立位性低血压,可见于20%左右的一般老年人,而且有研究发现,平卧时的基础收缩压越高,其站立时收缩压下降越大。
      与高血压伴随的低血压反应通常有因可查,最常见的就是服用了某些降压药物。比如具有中枢降压作用的甲基多巴、可乐定,扩张外周血管的哌唑嗪、胍乙啶等。此外,老年人对血容量改变很敏感,减少静脉回流的药物如硝酸酯类、利尿剂等也常引起低血压。
      当然,任何一种降压药物如果不注意用量和用法,都可能导致血压过低。比如,有些血压很高的病人,一种药物降压不理想时,常常为了尽快控制血压而不适当地增加药物剂量,或者不等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就立即合用其他降压药,结果因为血压过度降低而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有些病人在夜晚入睡前服用较多的降压药物,导致起夜时发生立位性低血压。还有些病人将应该整粒吞服的缓释剂型掰开或碾碎,或者同时饮酒,都可能使药物吸收加速并增强降压效应。此外,有些抗精神病药如吩噻嗪、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焦虑药也可能导致低血压,尤其是当这些药与高血压药合用时更应小心。
低血压反应可避免
      老年高血压病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低血压:
      一是预防发生体液容量丢失
      如大量出汗、急性水性腹泻、使用大剂量利尿剂等。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导致低血容量状态时应及时纠正:在家里可以适当补充淡盐水,服用止泻药物;平时使用降压药物者应严密观察血压状态,酌情减少剂量或暂时停用,利尿剂或含有利尿成分的降压药最好不用;尽量保持坐、卧体位,站立时有头晕症状者最好卧床休息;如果头晕疲乏症状严重应尽早去医院就诊。
      二是日常生活中动作不宜过快
      起床或者从椅子上站起时应缓慢,最好在床边先坐或起立后先站3分钟再开始行走;有人认为起立前作双脚背弯(上翘)动作,有利于促进静脉血回流,站立时作交叉双腿的动作也有助于防止立位低血压。
      三是应遵医嘱服药
      降压药物种类繁多,每一种药物都有其最佳适应症。老年病人个体差异较大,不要盲目听信他人的用药体会而擅自增加剂量或合用药物;注意降压药的使用方法,老年人一般不主张在睡前服用多种降压药,除非医生有特别交代;经济条件许可的患者尽量以选用长效制剂为宜,需要整粒吞服的长效剂型不能掰开、压碎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