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新进展学习班于11月13日至16日在杭州举行。会议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和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会长王天佑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支修益教授、上海肺科医院姜格宁教授、中山医院王群教授、华西医院刘伦旭教授、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等嘉宾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及手术演示,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学员出席了这次会议。
王天佑教授致开幕辞,并作了关于早期肺癌局部手术治疗最新进展的专题报告。报告认为目前肺叶切除术仍然是早期肺癌的标准术式,随着CT技术的进步,小肺癌增多和高危病人的增加,局限性肺叶切除术在外周型早期肺癌、特别是高危患者中的地位需要重新探索和评估。报告回顾了一些小样本对比研究结果,指出I期周围型肺癌局限性肺切除相比于肺叶切除5年生存率近似。报告列举了几种局限性肺切除术的术式,并指出了一些识别肺段的新技术,解决了肺段切除术中识别肺段范围的难题。报告最后总结了局限性肺切除术适应症,包括:外周型(外1/3)、2cm以下;切缘2cm以上、或切缘大于肿瘤长径;影像学GGO(原位癌、肺泡细胞癌);75岁以上、既往肺切除手术史、肺功能较差。
支修益教授致欢迎辞,并作了肺癌不同外科术式评价的专题报告。指出基于T1aN0M0期周围型肺癌的不断增多,肺部分切除的比例在逐年增多。因此有必要从现代胸外科学角度评价并合理选择不同的肺切除术式,结合微创外科理念、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和个体化治疗新思维指导临床实践和研究。报告中分别列举了肺叶切除术、袖状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肺癌扩大根治术以及VATS肺叶切除术的历史和现状。报告指出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分期及预后意义。区域淋巴结切除是肺癌手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报告强调肺癌手术中淋巴结清扫中应将包含淋巴结于其中的纵隔及肺门脂肪结缔组织整块摘除。并建议术者或助手在术后将肺癌标本中肺段支气管旁淋巴结、支气管旁淋巴结剔出并送交病理科,以获得N1病理阳性的准确分期,指导术后辅助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五年生存率。
刘伦旭教授介绍了如何顺利完成全腔镜肺叶切除术,列举了一些术中常见意外和难点的处理,包括胸腔粘连的处理;肺裂发育不全的处理;血管周围致密淋巴结粘连的处理;术中出血的处理;避免误切血管和支气管;大肿瘤的切除。尤其重点讲解了处理术中出血的经验,并配有术中处理出血的实战视频演示,使学员们对于处理术中出血又有了新的认识。随后刘伦旭教授还和现场学员对于腔镜肺叶切除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交流,对现场学员提出的在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和探讨。
姜格宁教授作了有关肺移植进展的专题报告。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包括晚期肺实质疾病和晚期肺血管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在人类大脏器移植技术中,肺移植成功最晚,近十年来发展异常迅速。近几年国内肺移植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许多方面处于亚洲领先水平。然而供肺短缺和排斥反应依然是限制肺移植发展的主要障碍。细支气管阻塞综合征已成为影响移植效果的最普遍的慢性并发症。近几年肺移植术后生存率要显著高于早期。但尽管手术方式的改善和肺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处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没有很好的方法来处理诸如慢性排异等术后远期问题。
王群教授作了关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专题报告。报告回顾了国际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发展情况、现状以及目前的热点。介绍了中山医院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方面的经验。最后王群教授还展望了腔镜手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机器人手术、单孔胸腔镜手术和NOTES(无痕自然腔道)手术。
陈海泉教授带来了关于纵隔镜检查和EBUS-TBNA的经验。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是2002年开始研发的新技术,2007年即已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推荐为肺癌术前淋巴结分期的重要手段,成为肺癌纵隔分期的新标准,且有可能取代外科纵隔镜。据陈海泉教授介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在短短8个月时间内已经积累超过一百例的临床经验。临床实践证实,EBUS-TBNA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可活检的纵隔淋巴结范围广的优势。同时,由于经气管镜的穿刺可以几乎“无限制”的重复进行,使得临床医生可以在肿瘤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最重要的是,EBUS-TBNA只需在静脉麻醉的条件下进行,这样能够避免患者全身麻醉的风险。<br />
浙医一院胸外科叶丁生教授作了关于局部晚期肺癌(T3、T4 NSCLC)外科治疗的报告。随着手术技术及材料的进步,很多按以往的观点已经失去外科手术治疗机会的局部晚期肺癌,现在通过各种手段都可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效果仍较满意。报告中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胸壁及血管重建方法,并总结了大量国外文献中对于局部晚期肺癌外科治疗的经验及所取得的效果。
浙医一院胸外科主任胡坚教授作了关于非小细胞肺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的报告。报告首先回顾了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的现状,并结合2010 NCCN、2010 ASO和2010中国肺癌治疗指南,详细讲解了手术方式、淋巴结处理、术前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等各方面的规范化治疗方法。如何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伴远处孤立转移病灶(M1b)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基因检测及靶向治疗的价值等是临床外科医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浙医一院呼吸科主任周建英教授的报告介绍了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现状与热点。包括CT、痰细胞病理学、支气管镜检查、分子病理学检查等诊断方法的应用及肺癌的规范化内科治疗策略和个性化治疗策略。查育新教授作了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与采样的报告。报告阐述了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清扫范围和方式,并引用大量文献证明淋巴结清扫的重要意义。王永清教授作了关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的报告。报告结合老年肺癌的特点讲解了老年肺癌了手术适应症、术前准备方案、术式选择方案、围术期处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报告最后指出:高龄不是肺癌手术的禁忌症,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正确选择手术术式,认真对待围术期的处理,手术治疗老年肺癌也能取得满意结果。
浙医一院放疗科主任严森祥教授作了NSCLS放疗及综合治疗进展的报告。报告回顾总结了放疗、同步或序贯放化疗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意义和效果。浙医一院PET中心主任赵葵教授作了关于PET/CT在肺部疾病中应用新进展的报告。报告回顾了PET显像的原理及在肿瘤疾病诊断中的独特优势,并介绍了许多提高PET/CT显像诊断准确性的新进展。浙医一院超声科主任蒋天安教授介绍了射频消融治疗在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肺部射频消融术的适应症、术前准备、麻醉、手术操作注意事项及术后并发症,还列举了一系列具体病例。最后指出射频消融术治疗肺癌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小,安全性高,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浙医一院胸外科叶芃主任介绍了肺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中的次骨骼化清扫的技术和经验。报告中提出了次骨骼化清扫的概念并论证了次骨骼化清扫的意义和优点,展示了次骨骼化清扫的手术效果、术后相关并发症等统计结果。报告认为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次骨骼化清扫具有清扫彻底、手术安全灯优点,完全符合肿瘤学原则,但远期效果尚需循证医学检验。韩威力主任作了关于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专家共识的报告,详细阐述了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的定义,肺保护的意义和肺保护的各种策略方法。闾夏轶医师作了肺小结节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临床应用的报告。报告回顾了浙医一院胸外科在使用Hook-wire方法定位肺小结节方面的临床经验,认为胸腔镜术前采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内小结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帮助术中精确定位肺小结节位置,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次日,刘伦旭、王群、蒋天安、陈海泉及浙医一院胸外科、超声影像科专家们进行了手术及操作演示。本次学习班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既报告了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国际最新动态,又对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的相关热点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同时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进行手术演示,本次学习班的成功召开必将对我国非小细胞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